空壓機執行系統主要指向外作功,傳遞運動或力的活塞缸或油馬達系統。
油馬達即液壓馬達,其作原理和結構與油泉系統類似。
活塞缸系統由活塞缸體、活塞、活塞桿、端蓋、氣缸、密封及緩沖裝算組成。
其運動的特點: 在液壓油的作用下,活塞和活塞桿在缸體內作往復運動。運動的頻率、行程隨設備的 功能不同有很大的差異。
活塞與活塞缸體、活塞桿與缸體端蓋司存在滑動摩擦,這里也是需考慮潤滑的部位。
1.空壓機活塞桿與缸體端蓋的潤滑
活塞缸內外有一一定壓差,為了減少油液泄漏,保證缸體內部壓力穩定,在端蓋上設置密封元件。它的存在使彈性體摩擦代替了原有活塞桿與端蓋間的剛體摩擦。
既要保證密封,它們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間隙,加上密封形狀(如O型密封又不能影響活塞桿的運動,圈形成的楔形、油液壓力、溫度影響、油液粘度的變化等因素,使這里的潤滑表現為較為復雜的彈流潤滑狀態。
2.空壓機活塞與活塞缸體的潤滑
因為密封要求,設計的活塞較缸體內徑小,活塞與缸體無直接接觸(但差別不大,形 成環形間隙)。
摩擦產生在嵌人活塞的密封元件與活塞缸體內壁之間,由于活塞兩側壓差 很大(為了向外產生足夠的推力),密封元件具有特殊的結構,常用的密封元件有0型、 V 型及Y 型密封圈。
以Y型密封圈為例,分析它的密封與潤滑。密封圈以唇邊與缸體內表面接觸, 在油液壓力作用下,唇邊粘貼內壁,貼緊程度與油壓密切相關。
為減少密封圈與缸體間的摩擦, 密封圈后部與缸體間有一間隙,它既有利于油液進入密封部位,又可保證有足夠的潤滑長度。
唇邊與缸體內壁間的潤滑則依賴于內壁形成的油膜以及唇邊變形中的油液的滲入。
3.空壓機液壓泵的潤滑
常用的液壓泵有齒輪泵、柱塞泵和葉片泵三種類型。
各類泵的結構不同,但向外提供壓力油的基本原理都相同: 利用泵體與活動元件形成的密封容積變化,低壓時吸油,高壓時泵出油。
其摩擦副則是泵體與活動元件所組成,其 潤滑部位也在這里。但因結構差異,摩擦表現及潤滑要求也各有不同。
齒輪泵,一對齒輪嚙合.同時與泵體內壁、兩側端蓋組成貯油腔。摩擦存在于兩齒輪之間,齒輪外圓與泵體、齒輪端面與端蓋之間。
柱塞泵,在柱塞與泵體間存在摩擦,斜盤(迫使柱塞移動) 與村塞頭部之間存在的摩 擦。
葉片泵,葉片與轉子.定子.端蓋間存在摩擦。
這些摩擦副的潤滑劑就是工作油液,要使它們能形成潤滑油膜主要靠結構設計,使運動部分有合理的間隙,保證密封及潤滑。
此外,油液的粘度,以及影響粘度的因素對 油膜的形成也有影響。